她在這個世界開心地生活過七年1_1.JPG 

         2008年四川發生512大地震, 中國藝術家艾未未深入災區探查, 發現那些豆腐渣工程的學校倒塌了, 在斷垣殘壁中他看到許許多多孩童的書包, 看到許許多多的不捨, 這些書包是屬於哪些來不及長大的小生命呢? 政府不願公佈. 於是艾未未在網路上發起尋找罹難兒童名單的活動, 只因中國人雖多, 但「他們每人都有個名字」, 而名字之後卻是一個個等待成長卻橫遭夭折的故事. 故事雖短, 孩子們都有權利留下一點存在過的證據. 艾未未在2009年創造一項紀念汶川地震的藝術作品, 他在德國慕尼黑藝術館的南外立面, 以藍, 紅, 綠, 黃, 白色等8738個書包拼裝成「她在這個世界上開心地生活過七年」十五個字. 這是北川一個在地震中遇難女孩楊小丸媽媽所說的話.

葵花仔1.jpg

        艾未未何許人也? 他1957年生, 中國藝術家, 同時活躍於建築, 策展, 攝影, 電影, 以及社會文化評論. 他是已故詩人艾青之子, 反右運動期間, 艾青一家於1958年被流放新疆16年, 後於1975年全家返回北京. 1978年, 艾未未進入北京電影學院, 和陳凱歌, 張藝謀等人是同學. 後來轉而從事藝術, 參與地下藝術展覽. 1981年至1993年艾未未遠赴美國紐約, 就讀帕森設計學院, 後離開學校並以街頭畫像及打零工維生. 他所生活的紐約公寓, 成為許多中國藝術家在美國的中繼站. 1987年他在美國舉辦《舊鞋, 性安全》藝術展, 被藝評家稱為「引人注目的新達達主義」. 1993年4月父親艾青患病, 他返回北京照顧, 艾青告訴他:「要扎根中國, 把中國當家.」於是艾未未放棄美國居民身分, 協助成立北京東村, 該地後來成為很多實驗藝術家的家園. 1999年艾未未在北京東北部的草場地建了自己的工作室和房子, 這是他的第一個建築作品, 從這時候開始他從事更多的建築設計並成立了名為「發課工作室」(別想歪了, 是FAKE Studio)(或稱為「艾未未工作室」)的建築事務所. 後來艾未未還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要場地「鳥巢」的設計藝術顧問.

葵花仔2.jpg

        艾未未的創作著迷於數大便是美的鐵則, 但重點是每個都不相同. 身為十三億人口國家的藝術家, 他動員1001個中國人搭機去德國參觀展覽, 在會場擺上1001張清朝木椅, 雇用1600名景德鎮工匠,做出上億顆陶瓷《葵花籽》. 但每一顆《葵花籽》都是經過30多道工序, 純手工製作. 在中國, 人山人海是一個簡單的事實. 但艾未未不願像其他人, 只把這堆鋪陳在倫敦泰德現代美術館地板上的《葵花籽》簡單統稱為「中國人」, 然後感動於那份大量體的浩瀚之美. 《葵花籽》在中國是有特殊意義的, 因為毛主席是太陽,《葵花籽》是向著毛主席, 每個個體在毛主席時代被視為是一樣的. 但到了現代中國, 每顆《葵花籽》都是手工製作, 艾未未想要將他們個別的特性區隔出來, 賦予他們每人一個獨自的身分. 中國人雖多, 但每個人都有權利不一樣. 2011年2月蘇富比倫敦拍賣會上, 艾未未拿出10萬顆陶瓷《葵花籽》, 結果以56萬美元成交, 平均每顆5.6美元. 藝術可以致富, 聽說現在景德鎮街上很多人都在叫賣《葵花籽》了.

葵花仔3.jpg

       2011年4月初, 艾未未為籌備在北美館的藝術展覽, 在登機前往香港轉機台北之前, 被北京被當局拘留, 在關押81天後獲得取保候審, 並宣佈他必須繳交1500萬元的稅款. 當局規定他一年內不得離開北京, 不能接受採訪和上網. 目前《艾未未‧ 缺席》美術展已經如期開幕, 從10月29日到明年1月29日舉行. 北美館方面說, 展品是同艾未未討論過的, 沒有迴避政治批判性作品, 展覽名稱也是艾未未決定的. 就像英國「藝術雜誌」主編所說的, 艾未未把藝術極大化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 讓大家看到藝術改變世界的可能性, 所以他被列為今年世界百位藝術家的第一名.  對於這麼一位剛被「時代雜誌」選為百大英雄的特別人物作品, 咱們當然應該前往北美館一探究竟.

      一進入北美館大廳, 就能看到艾未未的第一件作品《十二生肖》, 這也是現場唯一可以拍照的藝術品. 十二生肖獸首原本是清朝圓明園海晏堂前噴水池的雕像, 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獸首被掠奪流散海外各地. 現今中國經濟掘起, 愛國商人在各拍賣會場將獸首逐漸買回, 但卻引發掠奪物品是否可拍賣之爭議. 艾未未複製了這十二個生肖獸首, 並比原物大上十倍, 擺在北美館大廳看來更覺壯觀. 你是哪個生肖呢? 過來找找看, 拍個照吧!

十二生肖1_1.JPG

《十二生肖》(艾未未, 青銅, 尺寸不等, 2010)

十二生肖2.jpg

《十二生肖》(正面圖)

十二生肖1.jpg

放置於紐約中央公園東南角展出的的十二生肖獸首

       艾未未在紐約時期相當崇拜「達達主義」大師杜象(Marcel Duchamp)及「普普藝術」大師安迪‧沃荷(Andy Warhol), 所以作品中總透露些現成物及挪用變造的表現手法. 展場外,擺放了很多艾未未在紐約拍攝的照片. 其中一張是艾未未用衣架彎折而成的杜象側臉, 並以他喜愛的葵花子籽殼作出明暗, 放在地板上的照片. 艾未未很喜歡這個衣架造型, 在其它照片中可看出他將此衣架裱框掛在牆上.

艾未未New York2.jpg

       另一張照片是1983年艾未未在布魯克林威廉斯堡所攝, 他身後的ScotTowels圓筒, 讓人想起安迪‧沃荷最膾炙人口的康寶(Campbell)湯罐.

艾未未New York1.jpg

         進入展場, 右手邊就是大幅懾人的《失手》三連拍. 艾未未"不小心"把一個漢代古陶甕摔碎了. 他真的"失手"了嗎? 當然不是. 看他堅定的眼神, 相機準確而快速的補捉畫面, 足讓一個古董收藏家"捶心肝"呀. 我想, 這應是他以行為藝術的手法來控訴, 過去, 現在, 和未來, 中國都不斷的在破壞古文物, 破壞傳統價值, 而進入一個道德墮落失序的情境. 2008年4月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 《失手》曾以91.9萬人民幣成交.

失手.jpg

《失手》(艾未未, 影象輸出, 200x190cmx3幅, 1995)

      向天安門比中指? 好大膽的艾未未. 但他不只是在天安門, 在巴黎鐵塔, 白宮等很多權力機構都做過同樣的手勢. 艾未未曾說: 「我對於個人和權力之間的關係很有興趣!」此明顯展現出他為了個人權利和政府機器間的衝突與對抗.

透視學-天安門.jpg  

《透視學-天安門》(艾未未, 影象輸出, 90x127cm, 1995)

      進入一間暗室, 房內正撥出三部影片. 第一部影片記錄了長安街的街景變化, 長安街從東至西長達45公里, 好長的一條"街"呀! 在拍攝的過程中, 艾未未用一分鐘記錄一段單獨的畫面, 整個影片由608個這樣的片段所組成, 整片看完要10小時13分鐘. 我不確定有那個參觀者會站著看完這整部影片, 但在浮光掠影中, 依稀可感覺出這城市有機體般的蠕動.

長安街1_1.JPG 

《長安街》(艾未未, 影片, 10小時13分鐘, 2004) 

      第二部影片是關於北京二環上33座橋樑車輛流動的情形, 手法與《長安街》類似, 所拍攝畫面全部在陰天完成.

北京二環路1.JPG

《北京-二環路》(艾未未, 影片, 1小時6分鐘, 2005) 

      第三部影片是關於北京三環上55座橋樑車輛流動的情形, 所拍攝畫面全部在晴天完成.

北京三環路1.JPG

《北京-三環路》(艾未未, 影片, 1小時50分鐘, 2005)

      聽說有次中國某座清代古廟要拆除, 艾未未急忙花錢把這間古廟買了下來, 裡面的古董桌椅樑木便成了他重新拆解拼裝的創作材料. 例如《Through》這件作品, 他將清代的房樑與十張桌子使用傳統工藝拼接. 樑木從古董鐵力木桌中央或側邊穿透, 不偏不倚, 扎扎實實的結合在一起, 沒有任何隙縫, 不用任何鐵釘. 人穿越其中, 古廟似乎活了過來, 發覺這根本就是一個完整的結合體, 榫接技術高超.

Through1_1.JPG

《Through(穿插)》(艾未未, 清朝廟宇的鐵力木桌子與樑柱, 850x1380x550cm, 2007-2008)

    《葡萄》這件作品就更令人驚訝了, 艾未未將20個清代的凳子經過重新組裝成為一件新的作品, 它不是20件個別凳子的組合. 你若細看這件作品, 有的椅腳是2個凳子共用, 有的椅腳甚至是3個凳子共用, 而在共用的同時, 椅腳會穿出凳座再與前面的凳子結合. 整件作品不使用任何一根釘子, 而是使用傳統手工藝將其連接. 最後在作品的最底下只有三根凳腳著地, 力學平衡之妙, 確是一件難得的佳作. 至於它為什麼叫作《葡萄》呢? 應該是凳子間相互扣接的關係吧!?

葡萄1.JPG

《葡萄》(艾未未, 清朝板凳, 167x174x140cm, 2010)

無題1.JPG  

     一張清代的桌子經過分割拆解, 重新拼裝為有兩隻腳"站在"牆面的桌子, 成為一件新的作品. 榫合鑲嵌技術高超, 幾乎看不到任何拼裝的痕跡, 彷彿原來就長成這副模樣. 這件作品有點諷刺當代中國為快速追求現代化, 所發生的一連串光怪陸離的社會現象. 2008年9月《兩條腿在牆上的桌子》在紐約蘇富比拍賣會以109.3萬元人民幣成交. 

兩條腿在牆上的桌子1.JPG

《兩條腿在牆上的桌子》(艾未未, 清朝桌子, 98x120x124cm, 2010)

三條腿的桌子.JPG

《三條腿的桌子》(艾未未, 清朝桌子, 164x193x116cm, 2010)

    《中國地圖》是艾未未利用古廟中一塊塊廢棄的鐵力木所裁接拼裝而成, 縱向極深, 顏色瑰麗. 細看其接合紋理, 令人有點3D立體拼圖的感覺, 展現出中國現代化的過程, 就是由歷史的碎片拼湊而成. 只是看到台灣也在, 心裡總覺有些奇怪. 2006年3月, 《中國地圖》在紐約蘇富比拍賣會以188.5萬元人民幣成交.

中國地圖1.JPG

《中國地圖》(艾未未, 清朝廟宇的鐵力木, 150x150x50cm, 2004)

      艾未未曾隨父親艾軒被流放新疆16年, 西瓜應是他既熟悉又喜歡的食物吧?! 這20顆瓷製的西瓜, 因體積大, 製作困難. 外表看似相同, 但其蒂頭卻有不同的模樣, 亦是一件同中存異的作品.

西瓜.jpg

《西瓜》(艾未未, 瓷, 直徑38cm, 2006)

      此件瓷製如意是利用景德鎮的傳統工藝燒製, 乍看有點噁心, 這不是人的內臟嗎? 沒錯, 如意是藏在心裡的, "心肝"才是寶貝. 2011年6月上海泓盛拍賣會,《如意》以 103.5萬人民幣成交.

如意2.JPG

《如意》(艾未未, 瓷, 81x28x20cm, 2006)

      艾未未因長期關注公民議題, 在其住家門口有攝影機監視其一舉一動, 他以嘲弄幽默的方式, 用整顆大理石雕出這個《監視攝像頭》. 你可比對看看與他家門口的監視器外形是否雷同?

監視攝像頭1.JPG 

《監視攝像頭》(艾未未, 大理石, 40x40x20cm, 2010)

真實攝影機.jpg 

艾未未家門口的攝影監視器

      有次艾未未與調查汶川大地震遇難學生校舍工程品質的志願者, 應四川維權人士譚作人律師邀請, 前往成都出庭作證. 出庭當天凌晨在酒店遭到疑似成都公安毆打, 艾未未頭部腦出血受傷, 還好在德國慕尼黑大學醫院開刀救回一命. 他製作的這頂大理石安全帽, 應該至少可以保護他頭部的安全吧!? 艾未未再次以嘲弄的方式控訴政府黑暗權力的無限擴張.

安全帽1.JPG

《安全帽》(艾未未, 大理石, 30x25x15cm, 2010)

    《大理石椅子》是用整塊的大理石雕刻而成, 古今木石對照, 饒富趣味. 只是展場上看到一張石椅四隻腳都已折斷, 我問了義工人員這是意外還是故意. 她說這是在運送過程所造成的損壞, 打了電話給艾未未, 艾未未說:「照展!」,展覽過程的意外也是藝術的另一種呈現, 不是嗎?

大理石椅子1.JPG

《大理石椅子》(艾未未, 大理石, 120x56x46cm, 2008)

大理石椅子(北美館).jpg

斷腳的大理石椅子

      另一件用整塊大理石雕刻而成的作品《玩具車》, 是艾未未兒子的玩具. 艾未未曾說他不要生育, 他不希望孩子經歷跟自己一樣的遭遇. 但他還是在2年前生了個兒子, 艾未未人稱"老艾", 他給兒子取了個名字叫"艾老", 很是特別.

玩具車1.JPG

《玩具車》(艾未未, 大理石, 70x34x42cm, 2010)

      艾未未在漢朝陶罐寫上「Coca Cola」, 標準的挪用變造普普藝術, 古今中外文化的結合.

可口可樂罐子1.JPG

《可口可樂罐子》(艾未未, 漢朝陶罐與工業用顏料, 35x35x26cm, 2010)

     艾未未利用新石器時代陶罐,頭朝上底泡在顏料裡,然後倒放讓色彩自由滴流; 然後再底朝上頭泡在顏料裡, 反方向再滴流一次, 就完成此項《彩色的陶罐》作品. 舊瓶新彩妝, 色彩豔麗, 聽說很多展場都喜歡擺放這類喜氣的作品. 2006年9月,約20個《彩色的陶罐》在紐約蘇富比以124萬元人民幣成交.

彩色的陶罐.jpg  

《彩色的陶罐》(艾未未, 新石器時代陶罐與工業用顏料, 尺寸不等, 2010)

    《永久自行車》是艾未未特別根據北美館空間量身打造的作品, 運用了1200輛由Forever工廠特製的腳踏車, 場面壯觀, 呈現中國人集體前進的意象. 這1200輛腳踏車的設計亦是環環相扣, 緊密結合, 並不是單純個別腳踏車的堆疊. 因為新製, 有股橡膠味, 北美館還特別測了空氣品質, 可見其用心.

永久自行車.jpg

《永久自行車》(艾未未, 腳踏車, 2630x353x957cm, 2011)

1. 艾未未博客 http://www.bullogger.com/blogs/aiww/

2. 「艾未未‧缺席」展覽簡介, 北美館出版, 2011.

3. 徐明翰編,「誰怕艾未未--一個藝術家的美學政治之路」,八旗文化, 2011.

4. 美國之音網站 http://www.voanews.com/chinese/news/20111029-Chinese-Artist-Ai-Weiwei-art-work-taipei-132861708.html

5. 公視網站 http://talk.news.pts.org.tw/2011/11/blog-post_08.html

6. 北美館網站 http://www.tfam.museu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to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