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萬傳, 1909至2003年台灣早期畫家. 1930年代曾赴日習畫, 繪畫風格受「野獸派」及「表現主義」影響, 對黑色有極度喜好. 他一生致力於主觀色彩與形體解構的揮灑, 表現出強烈的個人畫風: 在雄渾豪邁的筆觸中, 透露著華麗細膩的色彩.
第一次看到張萬傳的畫, 是畫室王老師的珍藏. 有一天, 他將張萬傳的畫平放在地上, 彷彿對待疼愛的老婆般, 小心翼翼塗著凡尼斯, 深怕遭受一丁點煙塵的沾染. 我一看到這幅畫, 就被他狂野奔放的色彩所吸引. 後來, 在網路新聞看到故宮斜對面的「至善藝文中心」正展出張萬傳的繪畫作品, 我毫不遲疑就動身前往觀賞. 意外的是, 我是當天下午第一個到達的觀眾, 看展免費, 語音導覽免費, 還有一群親切熱情的服務人員前來接引解說, 著實令我有點不知所措. 此畫展是台灣創價學會所辦, 屬宗教團體, 值得讚賞.
展覽會場裡有48幅畫作, 可以完整呈現張萬傳的經典畫風. 他的畫常混合使用油彩, 水彩, 鉛筆, 碳筆, 甚至簽字筆等各種繪畫媒材, 令人眼界大開, 甚至餐桌上的醬油都可以成為顏料. 其中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家族》及《魚(長尾烏)與靜物》這兩幅油畫.
張萬傳留傳的繪畫作品極多, 但大都是小品, 沒有超過50號以上的作品. 但在小小的畫幅中, 他能營造一種氣韻流動, 形色交融, 肌理豐美的畫面效果. 他曾說:「自己是一個不會畫慢的畫家. 速度是他的特質, 但他的畫面不因速度而輕薄.」這幅《家族》是畫展裡最巨幅的畫作, 是張萬傳1989年遷居天母, 么兒娶妻生子, 全家聚集享受天倫之樂的情形. 粗獷的線條, 鮮明的色彩, 加上簽字筆的畫龍點睛, 將張氏風格的形與色都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境界.
家族
張萬傳以畫魚聞名, 他不僅愛魚, 吃魚, 也畫魚. 傳說他的魚畫作, 可以聞到魚腥味, 甚至曾留下貓爪刮痕, 令人莞爾. 《魚(長尾烏)與靜物》畫了一隻魚和一隻雞, 加上一些靜物. 令人讚嘆的是魚身泛著鱗光, 彷彿剛從海裡撈上來, 屬於"現撈阿"的那種生鮮美味. 雞隻身上則仍淌著血色, 感覺似乎還有微微的餘溫. 展場裡當場不賣畫冊, 我在網路也遍尋不著. 所以, 用另一張類似的畫作《廚房一角》來說明. 此幅畫作以色彩巧妙的配置, 油彩多層次的堆疊, 呈現魚和雞的肌理, 並利用部分罩染方式表現魚身的晶透光澤. 構圖方面, 魚和雞的仰角, 水壺的水平視角, 盤中小魚的俯角, 以多視角的方式來突顯畫面主題, 增強動感, 似乎讓人可以聞到一點塞尚的味兒.
廚房一角(53x65cm)
張萬傳的畫, 可以概分為幾個系列:
(1)魚系列
張萬傳畫魚, 大多是小品, 會場裡以水彩居多. 但無論油畫或水彩, 皆筆觸奔放, 質地濃厚, 下筆神速, 能隨心所欲掌握魚的造型及特色.
鮪魚(1990, 4F)
四破魚(1987,24x12cm)
吳郭魚(1972, 最左邊那條魚身上有貓爪的刮痕)
(2)裸女系列
張萬傳畫裸女, 線條流暢優美, 能掌握女體的瞬間動感. 畫面常溶合濃烈的紅, 白, 藍, 黃色調, 並佐以黑色輪廓線條, 表現強烈自我風格.
三美神(1989,4F)
裸女(1983,35.2x28cm)
(3)風景系列
張萬傳出生於淡水, 常描繪淡水一帶的風景. 同樣的淡水白樓, 他可以描畫一生, 且百畫不厭. 每次有每次的感動, 每次有每次的形色. 張萬傳的寫生, 是在「借形」, 而非「描形」. 他還曾捐畫為即將拆除的白樓請命, 因為這裡最能表現淡水的人文歷史, 也是他最喜歡的景點.
淡水白樓(1978,8F)
林家花園(1987, 3F)
(4)靜物與人物系列
張萬傳在靜物與人物畫作上, 表現出野獸派既華麗又率直的情感, 畫筆從來不洗, 畫面的色彩與線條相當鮮明大膽.
向日葵與吉它(1988, 30F)
沈思(1942,8F)
自畫像
以上畫作引自"張萬傳網路美術館", http://www.wan-chuan-chang.com/
這是展覽會場上撥放的影片, 約10分鐘, 可以瞭解張萬傳狂野奔放的一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