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德進(貴婦速描)31.JPG

      「景薰樓」是台中霧峰林家頂厝建築中最重要的樓群. 在過去, 是林家宴請賓客, 議事的主要場所. 以「景薰樓」為名而成立的藝術品拍賣公司, 負責人為林家後代, 希望能廷續林家重視藝術文化的精神, 將台灣本土藝術推上國際舞台. 因此6/19的2011景薰樓春拍藝術品中, 有很大比例是台灣本土老畫家的作品, 讓人彷彿有走入台灣藝術時光隧道之感. 董事長林家媳婦陳碧真全程參與, 拍賣官為男性, 幽默風趣, 又嚴正公平, 讓拍賣進行得相當流暢. 我此次看上了席德進1977年的《貴婦》素描, 並有強烈爭取之心, 連掛畫的地方都找好了, 只欠6月19日號碼牌的驚天一舉. 

      根據拍賣順序, 幾位台灣老前輩的作品介紹如下:

(1)席德進《古裝老婦》Lot13

席德進31.JPG
《古裝老婦》(席德進, 油彩 畫布, 91x91cm, 1973, 落槌價NTD280萬元)

      席德進(1923 - 1981), 出生於四川南郜縣, 1948年畢業於杭州藝專, 師承林風眠. 1962年與廖繼春同應美國國務院之邀訪美, 之後赴法國巴黎進修, 回台後任教於淡江大學建築系及師範大學. 席德進以抒情風格的水彩畫著稱, 並受到普普, 歐普, 及硬邊藝術等現代藝術思潮的影響, 發展出粗黑直線的繪畫技法, 風格類似法國畫家畢費(Bernard Buffet).  他最喜歡的題材是老式的傳統台灣建築, 曾遍遊台灣各鄉鎮尋找靈感, 其畫作能充分表現出台灣的風土民情.

     《古裝老婦》描繪身著民初傳統服飾, 端莊典雅的婦人. 她安坐於席德進家中的清朝古董椅上, 畫家精心將古董家具與古裝老婦作一完美結合. 從老婦靜靜凝視遠方的眼神中, 似乎可以窺見其對遊子的淡淡思念. 此作相較於席氏喜愛的青年模特兒題材, 老婦的臉龐被營造出一種庸雍容華貴的姿態, 頗能巧妙呈現她內在的心靈狀態.

(2)劉其偉《婆憂鳥》Lot31

劉其偉31.JPG

《婆憂鳥》(劉其偉, 複合梅材 紙, 43x33cm, 2001, 落槌價NTD35萬元)

     劉其偉(1912 - 2002), 福建福州人, 畢業於東京幾道教習學院. 1954年來台, 自修繪畫. 在台灣畫壇尊稱他為「劉老」, 有畫壇老頑童之稱. 他曾多次前往中南美, 波羅州, 菲律賓, 越南等地採集原始文化資料, 對原始藝術研究深具心得. 早期作品多為風景寫生與人物畫, 其後, 台灣原住民傳統祭禮, 服飾, 建築成了繪畫的靈感. 創作題材廣泛, 或以精簡的形象, 線條與色彩表達, 或以抽象聯想將主題形象化. 早期作品多以英文簽名和西元紀年. 其後, 則與眾不同的, 多以注音符號簽名和中國數碼記載時間, 使其作品更具趣味性. 

    在「劉老」心中, 婆憂鳥就是「親情守護者」的化身, 他將年幼時祖母所說的感人故事, 幻化為充滿孺慕之情的動人畫作《婆憂鳥》. 此幅獨身單隻的婆憂鳥為系列作品之起源, 相較於婆憂鳥全家福, 更顯其孤傲與獨善其身.

(3)席德進《貴婦》Lot34

席德進(貴婦速描)31.JPG
《貴婦》(席德進, 素描 紙, 46x37.5cm, 1977, 落槌價NTD30萬)

       此次席德進的《貴婦》素描, 景薰樓估價12~20萬. 根據以往的經驗, 席德進的素描作品大約都以最低估價的八折成交. 也就是《貴婦》素描正常的話大約9.5萬即可落槌. 我很喜歡這幅1977年席氏剛勁有力的素描, 跟現藏於國立台灣美術館的同年同名油畫相比, 我認為毫不遜色. 因此, 我打算先以10萬出價, 若有人競標, 我再加至12萬. 甚至不排除在多人競標下, 以15萬買下. 我就是想把《貴婦》素描帶回家.

      由於前一輪Lot12席德進兩幅素描流標, 我在會場上更是信心十足. 我特別挑了一個好位置, 讓拍賣官可以很容易看到我. 當從9.5萬起標時, 我閃電般快速出手, 「10萬!」, 拍賣官說有人以書面投標出價9.5萬, 所以我是10萬. 但就在解釋完這一瞬間, 11萬, 12萬, 13萬,.......,會場的出價牌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從人群中冒出,《貴婦》素描的喊價彷彿夜空中迅速向上竄升的煙火, 久久不肯開炸, 像是要奔向外太空似的. 最後「啪!」一聲, 空中終於蹦出一團花火, 拍賣官敲下木槌, 「30萬成交!」. 這價格足足是底價的3倍, 是此次拍賣會競爭最為激烈的作品. 這怎麼對家裡的空白牆面交待呢? 我的愧疚感不禁油然而生. 「白牆,Sorry!」

此時, 心中響起洪一峰「舊情綿綿」這首老歌:「一言說出就要放乎忘記哩, 舊情綿綿暝日恰想也是妳. 明知妳是楊花水性, 因何偏偏對妳鍾情.....」

      我發覺, 每次拍賣會, 只要是我舉牌的作品, 價格就是一飛沖天. 我不知道是自己眼光實在太過精準, 還是太媚俗大眾化了. 

席德進(貴婦油畫)31.JPG

《貴婦》(席德進, 油彩 畫布, 100x80.2cm, 1977, 國立台灣美術館館藏)

(4)李石樵《玫瑰》Lot49

李石樵31.JPG

《玫瑰》(李石樵, 油彩 畫布, 45.5x38cm, 1982, 落槌價NTD110萬元)

      李石樵(1908-1995), 生於台北新莊, 16歲進入台北師範就讀, 受教於石川欽一郎. 1929年赴日, 1931年進入東京美術學校西畫科. 1948年返回台北成立「李石樵畫室」, 免費授畫, 並曾任教文化大學, 國立藝專, 與師大美術系. 1992年提出作品400餘件, 在忠孝商圈成立「李石樵美術館」. 李石樵畫作多次入選台展, 府展, 文展, 奉祝展及帝展. 並創立「台陽美協」, 擔任全省美展審查委員. 李石樵受日本外光派黑田清輝等教授影響, 擷取大自然的陽光, 加上深厚的素描基礎, 畫作明暗有序, 色層豐富, 筆觸扎實, 令人產生無限的美感體驗. 

     李石樵終其一生, 都不斷地強調理性是藝術創作的最根本原則. 它在靜物畫中不斷嚐試不同形式的可能性, 其中又以玫瑰題材的持續創作最為獨特. 這張1982年的《玫瑰》靜物帶有向古典藝術致敬的味道. 相較於大部份純色背景的玫瑰花系列, 李石樵以青花磁的藍釉色調搭配柔和的寶綠色裝飾背景, 使整幅畫現出一股穩定, 平衡的古典美感. 花團錦簇的玫瑰構圖中, 觀者可以由中央的白玫瑰圓弧動線, 順勢將焦點游移至磁器瓶身, 而產生濃郁的優雅感受.

(5)顏水龍《蘭嶼》Lot50

      顏水龍(1903-1997), 台灣台南人, 畢業於日本東京美術學校西畫科, 1929 年赴法國深造. 回台後曾參與多項台展, 省展及台陽展, 屢獲獎項, 並兼任評審委員. 其油畫作品肌理出色, 題材主要為原住民畫像, 蘭嶼之舟, 風景, 靜物瓶花及人物畫像等. 

  《蘭嶼》畫中熱情的橘紅色調將原住民樂天知命的個性展露無疑. 三艘造型簡練的彩繪木舟, 靜靜的停泊在金黃色的沙灘上. 蘭嶼男人一早迎接漫天晨曦, 準備為族人與家人的溫飽, 再次挑戰浩瀚無邊的海洋. 

顏水龍31_1.JPG

《蘭嶼》(顏水龍, 油彩 畫布, 30x40cm, 1989, 落槌價NTD55萬元)

(6)洪瑞麟《日本勿來海岸》Lot51

      洪瑞麟(1912-1996), 生於台北大稻埕, 1927年起跟隨石川欽一郎習畫. 1930年赴日留學, 先後自台灣繪畫研究所, 日本東京帝國美術學校畢業. 1938年任職於瑞芳煤礦, 一生與礦工為伍, 且從不間斷繪畫, 被稱譽為「礦工畫家」.  作品曾入選台展, 府展, 春陽展, 及全國美展. 1979年雄獅美術出版《洪瑞麟礦工速寫集》. 洪瑞麟一生與礦工為伍, 將礦工辛勞及大自然搏鬥的情景, 以繪畫的方式記載下來, 在其簡捷有力的筆觸下, 表露出無盡的人道關懷.

     《日本勿來海岸》描繪勿來夏季的蔚藍海景, 海天一色, 海鷗成群翱翔於山海之間. 洪氏將炎夏酷熱轉化為清涼透淨的氛圍, 風景秀麗爽朗. 然而, 2011年3 月31日的日本大海嘯, 重創了東北各省, 日本勿來海岸美景不再, 有幸洪氏為後世紀錄下這片美麗的景致.

洪瑞麟31_1.JPG  

《日本勿來海岸》(顏水龍, 油彩 畫布, 37.5x53cm, 1981, 流標)

(7)張義雄《蘭嶼風光》Lot53

張義雄31.JPG

《蘭嶼風光》(張義雄, 油彩 畫布, 41.5x53cm, 1976, 落槌價NTD50萬元)

      張義雄, 1914年出生於嘉義, 從小受陳澄波啟蒙. 1928年至1940年間留學日本, 先後在武藏野美術大學, 關西美術學校, 東京川端畫學校及東京美術學校苦讀12年. 返台後, 任教於師範大學及國立藝專, 1980年後定居於其一生嚮往的巴黎. 他曾先後在台陽美展中獲得三次首獎, 並入選秋季沙龍, 成為台灣首位獲得法國政府藝術家年金的畫家, 在藝術成就上獲得國際極高的肯定. 張義雄早期以「黑線條」勾勒現實題材, 描繪出其生命的巔沛與力度. 赴法後, 張義雄領悟真正的色層感, 轉而開始追求「多次元自我」的風格.

(8)楊三郎《海景》Lot72

楊三郎31.JPG

《海景》(楊三郎, 油彩 畫布, 53x65cm, 落槌價NTD180萬元)

     楊三郎(1907-1995), 出生於台北縣網溪村,1923年赴日本留學, 進入京都美術工藝學校, 後轉入關西美術學院西洋畫科, 受嚴格的學院派教育. 1932年赴法研習繪畫, 並潛心研究歐洲諸大博物館所藏名畫. 其作品屢次獲選於台展, 春陽展, 在畫壇上漸露頭角. 繪畫風格受早年留法的影響, 酷愛印象畫風, 而將「光」與「時間」帶入作品中, 以大自然寫實為主來表現個人的繪畫風格與品味, 並且強調抓住大自然的瞬間生命. 繪畫題材以風景為主, 靜物和人物為輔. 喜作山林大自然之描寫, 色彩鮮麗多變, 帶有濃厚之法國印象派風格.

    《海景》充滿力道的白色浪濤打在深褐色的岩岸上, 透過精心的構圖佈局, 給予觀者如親臨現場般的震撼, 鹹鹹的海味好似隨著海風撲鼻而來.

(9)郭柏川《風景》Lot76

郭柏川31.JPG

《風景》(郭柏川, 油彩 紙, 41x34.5cm, 1954, 落槌價NTD180萬元)

      郭柏川(1901-1974), 台灣台南人, 畢業於東京美術學校, 受名師岡田三郎助, 梅原龍三郎, 安井曾太郎的影響甚深. 接連入選台展. 他嘗試將中國傳統繪畫及西方技巧結合,利用中國的毛筆沾西式油彩繪於國畫宣紙上,成功地建立了中西文化兼備的藝術氣質.其繪畫風格明快簡潔,下筆精準,色層飽滿, 構圖自然, 運用率性動感的線條與色彩充分地掌握了創作精髓. 

   《風景》中郭柏川以閃電式筆法迅速捕捉眼前的對象, 並藉由筆觸與細節的拿捏, 使畫面空間產生遠近深度感. 以青綠貫穿整幅畫作, 如素描般的隨筆, 紀錄下眼前的風景, 成為一幅明朗簡約的佳作.

(10)廖繼春《巴黎塞納河畔》Lot87

廖繼春31.JPG

《巴黎塞納河畔》(廖繼春, 油彩 畫布, 45.5x53cm, 落槌價NTD900萬元)

       廖繼春(1902-1976),出生於豐原,1924年赴東京美術學校圖畫師範科就讀, 1928年以作品《芭蕉之庭》入選帝展, 奠定他在台灣油畫界的領導地位. 回台後任教於師範大學及文化大學美術系. 廖繼春擅於掌控色彩, 濃重的彩度及明快的節奏是他作品的特色. 早期的作品兼具學院功夫及鄉土特色, 之後受到法國後印象主義, 野獸主義, 及抽象繪畫影響, 風格改變, 愈趨自主, 成熟. 1962年歐美之行以後的風格, 色彩活潑華麗, 卻又和諧適意, 粉紅色大量出現. 晚年時, 融合自抽象以及主觀具象, 不但流露出台灣的鄉土特色, 也達到了藝術圓熟的境界. 

      《巴黎塞納河畔》畫家以快速的筆觸, 勾勒出巴黎塞納河畔的人物, 街景和船隻的形貌. 色彩豔而不俗. 捨棄遠近法則, 無論是近景樹林, 船隻, 或中景的橋樑房舍, 幾乎都呈現在同一平面. 將對象簡化為色面與線條輪廓, 以其自信的色感來組構畫面, 此為廖繼春粉紅色時期精彩作品.

(11)藍蔭鼎《浣衣》Lot88

藍蔭鼎31.JPG

《浣衣》(藍蔭鼎, 水彩 紙, 37x56.2cm, 1965, 落槌價NTD150萬元)

      藍蔭鼎(1903-1979), 出生於宜蘭羅東, 跟隨石川欽一郎習畫, 受石川影響極深, 並前往日本進修水彩畫, 作品多次入選日本帝展及台展. 藍蔭鼎畢生從事水彩創作, 以台灣風土人文為畫題, 並積極參加國際性畫展, 把台灣的美介紹到全世界. 1952年入選為法國水彩畫協會會員, 1962年日內瓦國際年鑑推薦他為當代最傑出藝術家之一, 1969年名列世界藝術家年鑑, 1971年歐洲藝術評論學會與美國藝術評論學會, 聯合選為第一屆世界十大水彩畫家, 享譽海內外. 

     《浣衣》是藍蔭鼎水彩作品中的上乘精品. 在景深的佈局中, 以水彩單薄暈染的特性, 畫家鋪排了高難度的前景, 中景與遠景, 構圖精彩. 在色彩方面, 作品統一地走向台灣鄉村的茶褐色系, 但在同一色系中, 我們卻又可以觀看到多元豐富的層次, 沒有紊亂或失序. 依然是一派剔透自由的純樸風情.

(12)李梅樹《花》Lot114

李梅樹31.JPG

《花》(李梅樹,  油彩 畫布, 45.5x38cm, 1970, 落槌價NTD100萬元)

      李梅樹(1902-1983), 台北三峽人, 台北師範學校畢業後進入東京美術學校西洋畫科. 作品曾多次入選台展, 府展. 1947年被推任為三峽長福巖清水祖師廟重建負責人, 設計並主持重建工作. 曾經擔任文化學院, 台灣藝專, 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 台北縣議員. 1967年創辦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雕塑科, 並兼主任. 作品畫風以寫實為主, 作畫題材則以人物與風景為多. 他將畢生歲月完全奉獻於藝術創作與故鄉的公共事務上. 因他的藝術創作, 三峽, 祖師廟, 李梅樹在人們的心中已然成為一個等號. 李梅樹的創作風格分成早, 中, 晚三個時期. 早期指的是日據時期的創作, 稱為外光派時期. 中期為戰後至1977年生病住院前的創作, 稱為台灣本土時期. 晚期為生病痊癒後一直到逝世前的創作, 稱為回歸自然時期.

     李梅樹的《花》,骨董花瓶與花卉互相呼應, 相得益彰, 為其眾多花卉作品的特色之一, 此作品曾出版在「台灣美術全集5: 李梅樹」(藝術家出版社)中, 具有台灣美術歷史的價值. 

(13)李澤藩《玫瑰》Lot120

李澤繁31.JPG

《玫瑰》(李澤藩, 水彩 畫紙, 43.5x32.5cm, 1979, 落槌價NTD33萬元)

      李澤藩(1940-1989), 出生於新竹, 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父親. 在台北師範學校就學時, 石川欽一郎先生引發了他對繪畫的與趣. 畢業後先後任教於新竹第一公學校, 新竹師專, 台灣師範大學, 台灣省教師研習會, 國立藝專等. 李澤藩畫風樸實, 偏愛台灣鄉間山水風景寫生, 更獨創特有的「水洗」, 「重疊色層」等風格.  在台展, 府展, 省展屢次獲獎, 並擔任審查委員. 民國72年獲行政院文建會選為台灣十位前輩畫家之一.


參考資料: (若有版權問題, 敬請告知, 立即刪除.)

(1)景薰樓拍賣公司網站: http://www.chingshiunauctions.com/chinese.php

(2)金仕發拍賣公司網站:http://www.kingsleyauction.com/news.aspx

(3)羅芙奧拍賣公司網站:http://www.ravenel.com/?lan=tw

(4)景薰樓2011年春季拍賣會手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to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